家谱是一族之全史,家谱的资料只有经过认真鉴别、考证,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,才能成为“信史”,垂信于世。在古代,由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,谱书中伪证之风盛行。家谱中真伪并存,编修家谱时,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收集的资料由于资料的来源不同,资料所处的时代不同,资料的作者不同,也会导致资料真伪相混。尤其在阶级社会中,出于阶级的不同或政治原因,资料易被隐瞒了真相,建国后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,特别是“反右”、“文革”时期,有不少材料被歪曲。因此,对收集起来的资料必须认真鉴别、考证,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为家谱的编写奠定科学基础。

在近代,为了维护家谱资料的真实性,不少学者、学谱作者对攀附显贵、篡改姓氏、乱认祖先、歪曲史实的现象深恶痛绝,予以批评、抵制。清著名谱学家朱次琦就是一例,他强调编修家谱应注重考证。他自己编写的家谱资料都是经过认真考征的。杨殿先生曾这样评价:“朱氏谱之异于前人者,即在无证不信一点。”又说:“朱氏所修谱,纯以考证之态度出之,斯真为一家之信史也。”他不仅自己认真考证,确保家谱资料真实可靠,而且勇于抵制攀附先贤的弊病,就是族谱体例创始人欧阳修、苏洵,他也严厉批评、指责他们在族谱中掺入非本宗的同姓人,犯有攀附之病,对明清的大文学家归有光,大思想家黄宗羲也作了同样的批评。今天,处在社会主义时代,我们应当有更高的觉悟和科学水平,抵制错误倾向,进行科学考证,还事物的真实面目,使家谱资料真实可靠。

资料考证的基本方法有:

1.书证

书证,即把记载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资料进行比较、对照,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。简单地说,就是以文字资料考证文字资料。云南古滇王庄蹁率部进入云南的路线,在不同的文章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:一说从湖南湘江经贵州黄平进入云南,一说经长江、四川进人云南,通过查阅《华阳国志》、《汉书》,都说是从湖南湘江经贵州黄平进入云南,证明第一种说法是正
确的。

2.物证

物证,即以实物资料(如出土文物、历史文物等等)来考证文献资料的方法。实物是比文献资料更为直接的第一手资料,真实可靠,考证资料的真伪是非最具说服力。据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记述:战国末年,楚国国王派将军庄蹁率部远征西南夷。正当他征服了滇池地域,准备回楚国报捷时,秦国占领了楚国的巴、黔中部,切断了归路。于是庄蹁“以其众王滇,变服从其俗,以长之”。而当时滇池区域是土著民族靡莫族的聚居地,该族有数十个部落,各有君长。庄踽回不了楚国,就在当地入乡随俗,成了靡莫族大君长,部落联盟的盟主。西汉元封二年(公元前109年),汉武帝发兵征讨西南夷,滇王带头降汉,并“请置吏入朝”。于是汉王朝在此设置了益州郡,滇王也因此受宠,汉武帝“赐滇王之印”令其“复长其民”。1956年在昆明市晋宁县石寨山2号墓出土的金质“滇王之印”,其边长2.4厘米,厚0.7厘米,通纽高2厘米,印文篆书,为方形蟠蛇纽,蛇背有鳞纹,堪称稀世瑰宝。此印一出,即轰动国内外考古界。滇王金印的出土,证明《史记》记载庄蹁滇的历史是真实的。

3.人证

人证,即以人的口碑资料来验证文献资料的方法。某地一个小工厂的成立时间,档案文献说法不一,有的说是1966年1月1日,有的说是10月25日,采访当时建厂领导小组成员,他们根据自己的记忆并找出笔记,一致认为是1966年10月24日成立的,后来,又调查了几位当事人,从直接、间接的材料鉴定,确定该厂的建厂时间是1966年10月24日。在利用人证考证时,必须注意核实口碑资料的可信程度,要多采访几人,多人意见一致才可认定,不要随意以口碑资料否定文献资料。

4.理证

理证,即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,以个人的学识技能来判断是非真伪的方法。这种方法比较复杂,难度较大,要综合各种方法,得出的结论才可靠。“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里说:‘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。’今南阳市附近和隆中一样,也有卧龙岗的诸葛故居。究竟那个对?从情理上判断:在南阳市是不可能的,因为今南阳在当时是宛县,又称宛城,是曹操的地盘。诸托亮如果在此隐居,他也有些名气,曹操岂能放过他?刘备又怎能到那里去‘三顾茅庐’?那样,岂不是给曹操送上门去成幻俘虏?所以南阳之说是不合情理的。诸葛亮在《前出师表》中所说:‘躬耕于南阳’是指的南阳郡,当时尚无南阳县。而降中当时属邓县,邓县也是南阳郡的属县,所以‘躬耕于南阳’,与隐居隆中,并不矛盾。以此推断,两个诸葛居,应以隆中的为真”。

考证,史学称考据。近代考据学家胡适有一句名言:大胆假没,小心求证。在考证工作中,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精神,认真、慎重、小心,切忌主观片面,乱下判语。既要保护有价值的资料得到利用,又要防止以假乱真。

更多信息请进:查谱网http://www.51chapu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