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向通过加强农田配套设施来实现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,将插上腾飞的翅膀。昨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,今年我市打造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“3.0版”,首度全面植入农业物联网、休闲观光农业。试点区——位于新吴区鸿山街道的徐塘桥高标准农田物联网休闲观光示范基地,目前一期建设已完成近半,预计明年4月将对市民开放。项目全面建成并投运后,188亩稻田综合效益可较传统方式增加30%以上。

  整合支农资金,使农田加强路、沟、渠等配套设施,以实现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,这样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我市已持续开展十余年。目前我市高标准农田占比已近80%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,粮食最低收购价不断下降,农民仅凭高产已难以获得较好收益。另一方面,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、农业从业人员少,也成为我市农业持续发展中的难题。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引入新内涵,通过全程物联网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,并加大向延伸产业链——农业休闲观光业掘金的步伐,最终使农业实现提质增效。

  “当前我市水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,但这只是初步解决了机械代替劳力问题,在灌排水、施肥等方面还不能根据地块差异精准操作。”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。示范基地由此增加了2.0版元素——运用物联网设施对墒情、苗情、病虫情等进行监测,对灌水、施肥加药等实行自动化操作。与一般农业物联网不同的是,这里实施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,系统通过水质采集传感设施来判断田块内需要多少水、肥料或农药,是多了还是少了,并给出加肥、加水等相应的操作指令。项目建设方上海华维节水公司负责人介绍,根据实验情况,运用这套物联网设施每亩水稻的水肥成本可节约30%左右,且可增强水稻根系呼吸、生物酶活性等,亩均产量可较传统耕作方式约增加30%。

  “水稻生长期近6个月,仅可在插秧、秋收两个环节参与体验,难以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体验式农业休闲游。”新吴区农业农村局人士说。但在这里,水稻元素将多元化呈现:除了耕作体验,还能看到展现各类农耕景象的稻草型雕塑,走入不同颜色的田间道路,登上望稻亭、观浪台观看由不同颜色水稻组成的一幅幅精美图案。走累了,可到稻田周边的徐塘桥河乘船观赏水乡湿地风情,住进农民住房改建成的民宿,逛逛农耕文化园、乡村振兴展示馆。“这个高标准农田3.0版还将与周边的葡萄特色产业形成联动效应,吸引更多游客,从而通过农事体验、农产品销售等途径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效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