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只能带一件东西过夏天,我当然是选择……它啊!!
连雨不知春去,一晴方觉夏深。 转眼就进了七月,热得喘不过气的苦夏,除了西瓜烧烤小龙虾,最惬意的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,围着一桌小菜,浅酌几杯。
这种场合,比起浓烈霸道的白酒、生疏高冷的洋酒、太过肆意的啤酒,我更偏爱夏日感十足、清透又不失酒香的青梅酒。 咕咚咚一仰头,果香馥郁的甘冽酒液顺着喉咙滑下,伴着一声爽气的「啊」,燥热难耐全被抚平,只剩舒爽!
眼见玻璃瓶中琥珀色的酒液一寸寸消下去,不胜酒力,朦胧微醺的感觉,松弛又美好~
说到青梅酒,或许受日系影视剧影响,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。但实际上,比起啤酒、红酒等,它才是潜藏在中国人餐桌记忆里的地道中国酒。
中国人饮青梅酒的历史,可追溯到 2000 多年前的汉朝。直到元代蒸馏技术传入我国以前,古人日常酌饮、佐餐的都是青梅酒或米酒这样的低度酒。所以也就有了许多类似「与持青梅酒,趁凝伫、晚妆相对。」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诗词流传下来。
唐宋时期,青梅酒在民间盛行。也差不多是在此时,品饮青梅酒的风俗才东渡日本。 直到如今,每年春末夏初、青梅大量上市的时节,南方的许多小伙伴还是会把酿青梅酒当成重要的入夏仪式。
在很多地方,包括日本,青梅酒一直被作为很好的佐餐酒。但日式青梅酒以清酒作底,酒偏甜腻,适合清淡、保留食材本味的日料。 对于注重调味,酸甜苦辣咸、滋味万千的中国菜来说,并不能很好的融入,相反还容易抢了菜味,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青梅酒与中国菜不搭。但其实在中国,以青梅酒佐餐的传统,古来已有之。
一是因为青梅酒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,既能开胃,也能解腻助消化。二是由于青梅酒是低度酒,在饭桌上饮酒助兴时,既能让人放松情绪、打开话匣,又不至于烈到让人酩酊大醉、失了风度。 不论是国人钟情的各式火锅、涮肉,还是这个季节的夜宵标配烧烤、小龙虾,哪怕是家人朋友小聚,自己炒点家常小菜,配上一杯酸甜开胃、解辣解腻的青梅酒,都能极大提升用餐体验。
资深品酒师、业内著名日本酒专家黄山就曾表示,在中国人的餐桌上,比起白酒、红酒、啤酒,青梅酒更懂中国味…… 至于其中的缘由嘛点击下方视频听品酒大师为你解读↓↓↓
(插入视频)
就像黄山老师在视频中说的那样,白酒霸道,容易抢了菜味。啤酒随意,少了分仪式感。红酒呢,太过高冷,比起烟火气十足的中餐,更适合配西餐。 但事实上,中国人本身是有自己很传统的、适合配餐的酒,那就是青梅酒。青梅酒入口柔,不上头。酒体中富含的酸性物质又能适当刺激味觉神经,能够提升用餐过程的愉悦感。
而黄山老师在视频中提到的 梅见青梅酒 ,就是这样一款酒。在制作这款酒的过程中,梅见考虑到中餐「富于调味、滋味万千」的特点,专门依据中国人的味蕾做出优化,与其他梅酒比起来,口感更纯净,杂味也少,清爽怡人,配中国菜恰到好处。
12 ° 的低酒精度非常利口,让不善饮酒的人也能享受其中。青梅中的有机酸带来酸甜清冽的口感,不仅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味蕾、刺激食欲,还能解辣解腻助消化,搭配火锅、麻辣小龙虾、烧烤以及各种地方菜、家常菜都很协调。
酿制青梅酒的过程,可以说处处透着讲究。青梅品种、基底酒选择、制作工艺等,全部搞定之后,还需耐心等待时间的催化,才能释放出让人倾心的香醇。 制作梅见酒的青梅,选用的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普宁青梅。普宁青梅产自广东普宁(此地特产软枝大粒梅),以果大、肉厚、核小以及酸度高著称,是制作青梅酒的优质青梅原料。
采下的新鲜青梅,再经过普宁传统糖渍工艺,使其缓慢出汁。用糖来平衡青梅的高酸,发酵过程也让青梅汁的风味别具一格、富有层次,与酒体搭配后口感更稳定。 另外与普通青梅酒不同的一点就是,梅见青梅酒是用单纯高粱酒,而非酒精、杂粮酒做基酒。所以酿成的酒,果香、酒香的融合度高,带着淡雅的梅香与花果香,喝起来不会发涩,口感纯净且更为柔和。从饮用体验上来讲,就是酸甜利口不呛人、持久微醺不上头。
就拿炎炎夏日大家最爱的夜宵档来说,麻辣小龙虾、烤串、火锅轮番上阵,麻辣鲜香的重口味让人愉悦的同时却也倍感刺激,而此刻来上一杯加冰青梅酒,那种舌尖爆炸的辣感瞬间被缓解,冰爽、酸甜,接着是回甘、醇香,淡淡的酒香留在口腔中,而咕咚咚顺着喉咙滑下的酒液,真的会让人每个毛孔都透着舒爽~
对于包子这种喜欢分享美食的人来说,做一桌小菜,约三五好友,喝酒吃菜,谈天说地是常有的事。这种时候总少不了与亲朋浅酌几杯,不为喝醉,只是享受微醺带来的放松。卸下疲惫后的闲聊也更自然诚恳多趣。 而梅见就是这样一款不挑人、不上头,能给人带来微醺愉悦的青梅酒,轻柔却回味悠长,令人沉醉。
中国味养中国人。适合中国人舌尖风味的佐餐酒,就应该是这般——
甘甜清冽、醇香满溢,但不喧宾夺主。提升餐桌味觉体验,却不会掩盖住千变万化的地道中国味。这样的酒,才真正适合中国人,适合中国胃。
来源:微信公众号【陛下开饭了】